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红色文化 ->
【抗战英雄人物】赵登禹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8-26 17:21:26 156

图片

      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东侧不远处,有一座烈士墓,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80多年前,为抵御日军侵略,他奋勇杀敌,壮烈牺牲。

      生于1898年的赵登禹,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转战各省。

     1933年3月11日夜,赵登禹带伤率领将士,翻山越岭,在火力掩护下突袭日军。将士们抽出红缨大刀英勇杀敌,摧毁敌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自此,“大刀队”名震天下。

      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深受鼓舞,1937年,他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犯。赵登禹率部顽强抵抗,守卫北平城外的南苑。在日军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赵登禹部损失惨重,但仍誓死坚守阵地。

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阵地失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奉命带领部队后撤,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

赵登禹与同在南苑战斗中牺牲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最早战死疆场的两位高级将领,他们的壮烈牺牲,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各地都举行了悼念两位抗日英烈的活动。

抗战胜利后,赵登禹被追认为陆军上将,其遗骨重新安葬在卢沟桥畔。而后,北平市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通县(今北京通州)古运河西岸的东大街更名为赵登禹大街,以彰忠烈。

来源:新华社


主办单位: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 陇ICP备2024014450号-1 甘公网安备62122402000136号
Copyright @ 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 www.kxj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服务提供商:阿里云 搜索引擎:百度
正在加载访客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