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佟麟阁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佟麟阁,1892年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跟随舅父读书,16岁在高阳县公署当缮写员。1912年,20岁的佟麟阁投笔从戎,习武之时也喜爱书法,并在军中大力提倡,号称“儒将”。此砚台是他34岁生日时,家人为他专门定制的,此后他一直携带使用。
佟麟阁,早年投身冯玉祥部队,因英勇善战、善于用兵,先后升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
1933年,佟麟阁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他随冯玉祥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联盟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失地,重创日军。后退居北平香山。
1936年,佟麟阁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驻守平津一带。在对抗日军训团进行军训时,他提出:“要为民族生存而战斗,为国家荣誉而献身。”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时任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他在全军将校会议上慷慨陈词:“日寇消灭中国,是其根本目的。中国人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抗战!日寇阴谋侵占平津、吞并华北,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并以军部名义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大敌当前,佟麟阁视死如归,坚守南苑。当时其父在北平城内病重,家人屡促归省,佟麟阁挥泪给妻子捎去书信:“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夫人代供子职!”部属闻之,无不为之感动落泪,纷纷表示愿随将军共生死,奋勇杀敌。
1937年7月28日,日军发动猛攻。佟麟阁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突击时,腿部被机枪击中,部下劝其退后裹伤,他对部下说:“大红门失守,全局被动,事急如此,我不能临阵而退。”佟麟阁不顾伤痛依旧坚守一线,官兵们见此场景声泪俱下,与日军舍命拼杀。日军地面进攻遭到重挫后,派战机狂轰滥炸。佟麟阁头部不幸被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佟麟阁将军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中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封他为陆军上将。毛泽东对佟麟阁给予很高的评价:佟麟阁等人“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佟麟阁将军被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为其修墓立碑。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之际,佟麟阁之女佟亦非将佟麟阁生前一直携带使用的那块端砚捐赠给了纪念馆。2009年,佟麟阁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