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后的红二方面军部分战士
1936年9月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哈达铺后,根据党中央“东出陕甘交界的凤县、宝鸡、两当、徽县、成县、康县一带”的指示,在哈达铺发布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组织发动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决定乘甘、陕敌人分兵据守的弱点,向东进军,袭击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和陕西省风县、略阳县,建立临时革命根据地。
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人
按照计划,红二方面军部队分三路向东进击:以六军为左路,佯攻天水,袭占两当县、凤县;二军六师为右路,占据佛耳岩,佯攻武都,钳制武都之敌,并攻占康县、略阳县;总指挥部率二军四师和三十二军为中路(二军五师改为三十二军九十六师)进攻成县、徽县。战役任务要求在9月底完成,并预定徽县为全方面军临时后方地域。
云台古城
右路纵队红二军六师2000多人在红二方面军副政委关向应、六师师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同志的率领下,于9月12日从宕昌脚力铺一带出发,向东经宕昌、新城子、临江、南阳、韩院、好梯、竹园等地进入礼县,然后,经桥头、草坪、雷坝、王坝、三峪、肖良等地,沿太石河向康县方向进军。14日,十七团二营营长刘桂林因病由6名战士护送,在三峪和土匪遭遇,壮烈牺牲,其余战士失散。16日,队伍到达西和崖湾后分两路进军:主力南下过嘉庆沟,经武都白路窑、杨家沟、包峪寺、隆兴、鱼龙、甘泉、佛崖和康县望关、长坝、巩集、大堡、寺台等地,经蔡家沟向时为康县县政府所在地的白马关(即今云台镇,时为康县县城)进攻。另一部红军从崖湾沿太石河到蔚家河口,然后翻越媳妇溜,经武都冯家坪和西和县大桥一线进入康县境内,和主力会师。
《长征故事》影视剧照
9月19日傍晚,红二军六师十七团先头部队抵达白马关。当时,康县政府官员早已闻风逃往南山及三官冯家峡一带,城内只留有很少的保安队防守。红军到达城外后,敌哨兵听到响声,急问口令,红军立即用枪射击,并迅速冲过河滩,包围了东、南城门。城内守敌见势不妙,慌忙弃城逃跑,红军顺利进占县城。
窑坪关帝庙红色文化遗址
20日,红二军六师师部决定:师部率十六、十八团向东经大南峪、窑坪、木瓜园、邓子园、罝口一线向陕西略阳县进军。十七团及三个团的扩红队和伤病员由师政治部主任刘型(一说为刘建,原六军团干部)率领,继续驻扎在康县一带,开展群众工作,并掩护主力部队进攻略阳县。
窑坪古居
21日,红六师师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师部和十六、十八团经窑坪进入木瓜院,抵达邓子院和秦家坝(属今略阳县徐家坪镇)。为堵截红军,国民党胡宗南部新一师第一百一十八团团部并一个主力营开至白水江镇驻防,在周围的番子山、庙山等险要处修建岗楼掩体,日夜把守。当红军逼近白水江镇后,驻扎在白水江镇的胡宗南部慌忙兵分两路向略阳县城撤退,以图固守略阳县城。红六师指挥部得知当晚有三条满载军需物资的敌船从上游过冝口,立即从秦家坝出发来到吊巴沟的杨家水磨伏击,截获了三条满载军需物资的敌船。略阳县城敌军顿时慌乱,撤向大安。
留守康县的红十七团决定各营分散驻防。第一营由师政治部主任刘型、团长蔡炳贵负责驻康县县城;第二营由参谋长苏绪庚带领驻略阳县郭镇;三营由政委段远武带领驻窑坪。驻县城的红军在刘型领导下,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打富济贫,斗地主,分粮食,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康县苏维埃临时政府,崔怀清任政府主席,政府成员李殿臣、孙占奎、焦管管。驻窑坪、郭镇的红军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
《长征故事》影视剧照
正当红六师十六、十八团向略阳县城进军途中,忽接总部电报,因成县敌情发生变化,要求六师火速赶至成县增援,关向应、贺炳炎、廖汉生立即决定放弃攻占略阳县城的计划,由廖汉生率十八团沿嘉陵江北上,在白水江镇住了一夜后,第二天即赶到成县,配合红三十二军及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在抛沙五龙山阻击敌人。贺炳炎率十六团在白水江镇住了几天,开展苏维埃运动,后沿嘉陵江撤往徽县。成县五龙山战斗结朿后,廖汉生率十八团在城西十五华里沙咀子、罗家河、李家河一带驻扎,贺炳炎率十六团驻城南二十华里周咀、苏沟、秋木林一带,关向应率保卫队进驻徽县城。
红六师师部率十六、十八团北上成县、徽县后,因行动仓促,来不及收拢在康县地区发动群众的十七团。师部派参谋长常德善带几十名战士返回康县白马关寻找,因白马关遭敌攻击,十七团已经灯草沟向南转战至略阳县郭镇一带,没有找到。
十七团被重兵压境的敌人隔断,与红军大部队失去联络,十七团领导开会决定:穿插康县、武都间的山道西行,摆脱敌正规部队,再由西向东绕道北上,归返大部队。同时团部决定:批准游击队员吴建堂、邓贵银、郭守强、郭守库等37人参加红军;留给各游击队步枪五枝,子弹百发,继续配合苏维埃开展武装保卫活动。10月1日凌晨,他们顺着郭家坝河的羊肠小径,迳向坪沟方向进发,天亮时到达康县两河的廖家坝一带,在康县南部地区艰苦转战数月后全部失散。
文章来源:陇南市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提供: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资料征集研究科